由香港设计师李剑叶(Li Jianye )设计的Telescup 望远杯,由一组透明玻璃杯构成的望远镜。
李剑叶(Li Jianye )http://weibo.com/u/2149715732 的微博
由香港设计师李剑叶(Li Jianye )设计的Telescup 望远杯,由一组透明玻璃杯构成的望远镜。
李剑叶(Li Jianye )http://weibo.com/u/2149715732 的微博
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1907-1986年)
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家俱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曾经担任Herman Miller家俱公司的艺术总监长达20年,可以说和Eames夫妇一起形塑了美国现代家俱的样貌。他最知名的Marshmallow沙发和Ball Clock都像糖果一样色彩斑斓,是早期波普风格家俱的代表作品。
尼尔森的设计生涯和在20世纪现代设计中的地位,有些类似于意大利的吉奥•波奥第。两位大师都横跨现代设计的多领域多置业并有效起到多种作用,对 现代设计影响也极为深远。尼尔森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建筑师,又是一位多产的家具设计大师,同时又多年主持家具产品设计营销并长年不断地写出许多文章,推动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
尼尔森于19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而后获得罗马奖学金,于1932-1934年去罗马的美国学院学习。1935年他成为《建筑形式》杂志的副主编,同时又为当时一本主要杂志《铅笔尖》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推波助澜。从1936年至1941年尼尔森与好友在纽约成立合伙人建筑事务所,而后又任教于耶鲁大学建筑系,此间发展出一系列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新概念,包括最早的,绿色设计的概念。从1941年至1944年他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系,1946年又担任纽约帕松斯(Parsons)设计学校室内设计系的顾问,同年他受聘接替吉尔伯特•罗德后任赫曼•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 Co.)的设计部证件,直到1972退休。在任职米勒公司期间他成功地延请了许多第一流的家具设计师加盟米勒公司,如查尔斯•伊莫斯、亚历山大•吉拉德(Alexande Griard)等,使米勒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家具之作公司之一。与此同时,尼尔森开始发展他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不仅设计家具,还设计灯具、钟表、塑料制品等工业产品。1975年以后他开始关注建筑中的环境设计,是最早注意研究建筑生态学的建筑师之一。作为著名的设计评论家,尼尔森的设计思想影响非常大,并时常富有卓越的远见。
尼尔森家具设计中最有创新的可能是他对模数制储藏家具系列及模数制办公家具的研究,这两种系统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尼尔森的椅子和沙发设计也非常有创意,如1955年设计的“椰子椅”,如名称所示,其设计构思源自椰子壳的一部分,这件椅子尽管看起来很轻便,但由于“椰子壳”为金属材料,其份量并不轻。尼尔森另一件著名的家具设计是1956年“向日葵沙发”,该沙是发主体在此被分解成一个个的小圆的效果,其色彩的大胆使用和明确的集合形式都预示着60年人波普艺术(POP)的到来。尼尔森对模数的钟爱也扩展到他的沙发设计中,其简洁的造型和自由组合的构思多年主宰着家具市场,60年代尼尔森设计出的家用椅、酒吧椅等曾引起广泛的关注。
Tea for Two, 一套非常的茶具,茶壶上有两个流嘴,没有传统的壶把,只有侧边两个横杆,配合这个特别的茶壶的是一个支架,所以泡茶就多了翘翘板的乐趣了,来自Mark Huang的设计。
大家好!在北京能够举办这样一个艺术的展览对我来说是多年来的夙愿,我自己可能也不太清楚这个理由,但是就是对中国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特别是当今社会应该说已经是以亚洲为主导的世界了,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如何在这个新的世界开辟新的篇章,我非常拭目以待。
TheAndesHouse 是智利的一个家产品工作室,创立于2006年。目前工作室不仅在智利,在全世界也以优质的服务而著称。工作室试图抢救和保护国家的身份,以及智利的工匠技艺的传承。
石头墙架挂钩,采用智利天然的石头,通过打磨切割抛光的方式制作而成。设计师通过对材料的发现,和天才般的创想,给我们以惊喜。它们以其特殊的材质与体阔呈现出一种“悬浮”与诗意的状态,整体给人一种温馨和安宁的感觉。 个人比较喜欢这个作品,用现成的材料进行创作。我们国家的河流,山石比较多,然而像这样对于材料的发掘与利用而产生好点子的设计师还是比较少。
由日本设计团体Torafu Architects设计的系列外形像是卷曲胶带的纸质挂钩。由纸张经过浸泡、卷曲定型处理而成,可用来挂置诸如钥匙链等细小物件。
该作是为了参加一个由“Kami no Kousakujo”举办的题为“Kami no Dougu” (纸质工具)的展览,旨在探讨纸张作为工具在使用上的潜在可能性。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展
本次展览展示了央美服装、工业设计、摄影、平面设计等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
photo © Renée Rossouw
Pattern Diary - Renée Rossouw // Collaboration with Bosa Ceramiche, Italy, Directed By Jaime Hayon & Matteo Zorzenoni
At first glance I thought WOW! Jaime Hayon did it again! At a second glance I clearly noticed that although the form was very Hayon-like, there was something about the graphics of this composition which made it very unique and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we know. The truth is that the Pattern Diary collection is the result of a yearlong investigation into identity, patterns, still life’s and compositions, explored only in Red and Blue as a thesis project by Cape Town-based designer Renée Rossouw at the Madrid based European Design L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