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设计的特点是很鲜明的,理想主义、功能主义、纯粹主义,百年现代设计史的发展都凸显了这样一个特色。这个感受我大概是从1984、85年开始形成的。1984年,香港理工学院(现在改叫做“香港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院长迈克尔.法尔( Dr. Michael Farr)请我去理工设计访问,期间也安排我给师生讲两次讲座,那时候我还在广州美术学院担任一个设计研究室的副主任,英语讲得比较流利,主要是因为做了几年的设计史论研究,对西方设计发展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认识,因此,言谈之中,他们感觉的在知识结构上和西方人是很相似的,加上我对中国的认识,两种能够融合在一起论述的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在大陆的学者中见过,所以对我非常好,讲课、座谈之后,把我介绍认识更多的文化圈子去,使的对香港设计界的认识面在很短的时候扩大的很快。
香港理工学院设计学院的理论教授马修.透纳( Matthew Turner)认识很多相关设计师,特别认识许多长期在香港定居、工作的外国人,这类人叫做做Expatriates ,等于“驻港外国人”同义词,这个术语没有贬义,和香港人在驻港的外国人的“鬼佬”不同,是外国人喜欢自称的一个正式叫法。Expatriates
德国很多政府高级官员都有博士学位,其中这个斯泰德勒博士就是一个研究文化的博士,这个事情倒是让我现在现在中国博士2/3据说都是政府官员拿了,基本就是送的,和我见过的德国博士官员大部分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影响性的著作相比,我们这些官员“博士”大概充其量只能叫“买博”了。学术上没有多少价值,问十个官员博士,九个都是EMBA,也就是不脱产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