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在LUCKYRICE主办一次的烹饪激动周让我们垂涎欲。 2011年艺术节的图形被带到华的纽约。32页节指南封面是印有烫金, 内陆则印在露齿白色纸张对比鲜明的白色精美的封面。
早在80年代初,迪特尔·拉姆斯开始日益关注他周围的世界-“形状,颜色和噪音的难以理解的混乱不堪。”意识到这些使他成为对设计界具有重大贡献的人。他开始问自己:“我的设计是优秀的设计吗?”
正因为好的设计没有一个明确的度量标准,于是他开始提出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具备的十条标准。(这些标准常被人们称为“十诫”)
【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创新的】
创新的可能性是永远存在并且不会消耗殆尽的。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为创新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机会。 同时创新设计总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向前发展,永远不会完结。
TP 1 收音机/唱机组合, 1959,Dieter Rams为布朗公司设计。
photo © Renée Rossouw
Pattern Diary - Renée Rossouw // Collaboration with Bosa Ceramiche, Italy, Directed By Jaime Hayon & Matteo Zorzenoni
At first glance I thought WOW! Jaime Hayon did it again! At a second glance I clearly noticed that although the form was very Hayon-like, there was something about the graphics of this composition which made it very unique and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we know. The truth is that the Pattern Diary collection is the result of a yearlong investigation into identity, patterns, still life’s and compositions, explored only in Red and Blue as a thesis project by Cape Town-based designer Renée Rossouw at the Madrid based European Design Labs.
王受之老师作为中美设计教育的桥梁,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视频是王老师去年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最新课程,内容也比以前网上的视频课程完整,课程图片也是最新的,同时也配备了字幕。很感激王老师对中国设计教育事业的奉献,我辈后生必当勇往直前!
王受之简介
王受之先生是国内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于80年代初,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在在美国最高设计学府--位于洛杉矶大都会区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任教授,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是著名的设计理论家。了解跟多王受之老师请点击这里
阿尔瓦罗·西扎日前被中国美术学院聘为荣誉教授。本视频是先生在聘任仪式后的讲座。
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师,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更多了解阿尔瓦罗·西扎请点击这里
美国最大的女孩团体—美国女童军,1912年由朱莉亚特·歌顿引入美国,目前有约300万会员和世界女童军协会90多成员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于女孩的组织。美国女童军的名誉主席是现任美国第一夫人,其总部设在纽约。美国女童军创建初衷立足于培养女孩成为合格母亲并茁壮成长为健康成功的女性。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中您负责的展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经典设计图像也将重现,通过在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海报图景的汇集。当代中国设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激动人心进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大量图像,展览浓缩了当代中国平面设计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
“POST__: 当代国际海报回顾展”也得到了全世界一些最重要设计活动,包括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等证明设计竞赛,以及全世界的著名设计双年展的大力 支持,它们将成为展览的合作伙伴,这使得“POST__”展具有最大的多元性、当代性与文献性,成为全球现今最高水准设计的海报盛会。
同 时,该展览的策划者与撰稿人包括了在世界各地生活与工作的中国设计师,第一次,通过近30年成长起来的、在全球设计领域展露身姿的当代中国设计师的目光, 来重新审视与定义当代世界设计的历史图景。“POST__”在北京的汇聚与演绎,也必将提升中国当代设计的专业水准与国际影响,成为中西方平面设计的巅峰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