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大坝上的摩天大楼
美国的西南部有个莫哈维沙漠,虽然比不上撒哈拉戈壁滩那么大,但在美洲是数一数二的荒漠了。我曾经开车去过几次,实在很荒凉,特别在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那一带荒漠很大,开车多少个小时都是寸草不生的蛮荒,荒无人烟,这里离开人迹太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在这里试验原子弹。但是现在荒漠中间的拉斯维加斯变成一个绚丽的都会,成了赌城,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旁边有潜在的动力,就是这里有用不完电和水,而之所以能够在沙漠里面创造海市蜃楼这样的造城奇迹,就是拉斯维加斯附近的卡罗拉多河上的一道大坝:胡佛水坝。水坝形成庞大的水库,电力也多得用不完,供应拉斯维加斯的空调设备和照明,还能够大量的输送到整个南加利福尼亚地区,有能源、有水,这个荒漠之城自然就繁荣了。
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造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刺激大萧条中美国经济、创造就业而兴建的,1935年竣工,1935年9月30日由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主持了竣工典礼,1936年开始发电。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这个混凝土水坝高220公尺,底宽200公尺,顶宽14公尺,坝深堤长377公尺,是一个半圆弧形的,去参观的时候可以从这边的内华达州走到对面的亚利桑那州去。大坝建成后形成西半球最大人工湖——米德湖,湖区有6个码头,景致优美,成为游艇、滑水、钓鱼、露营渡假胜地。我去过好几次,这个水坝实在非常宏伟,雄踞在“黑峡谷”(Black Canyon)之上,储存科罗拉多河的河水,为南加州各城市提供水源和电力,这个水坝每秒钟可以泄洪40万立方英尺的水量,每年发电量达到42亿千瓦。从坝顶上看下去,是200多米深深的大峡谷,从坝底的平台看上来,巍巍水坝,气势雄伟,实在很震慑人。现在正在水坝旁边的下游建造一座高跨度的大桥,本来说2008年就可以完工,但是2005年一场暴风摧垮了建设工地上的两个塔吊,还压死了一个工人,停了好长一段时间,再重新继续建造,所以拖到今年,据说2011年肯定完工使用,届时可以站在高跨桥上看胡佛水坝的正立面,想想必然壮阔无比。到美国西部旅游的人,这个水坝是个必须来看的景点。因为实在太雄伟了,所以有好多电影都拿这里做背景,我们看詹姆斯.邦的007的《黄金眼》(Golden Eye)一开头,就是他从200多米高的大坝上面用绳索跳下来的镜头,相当惊人;而2007年的《变形金刚》(Transformers)中狂派首领米卡登就是藏身在胡佛水坝里面,和博派狂斗三十回合,机器人大战的背景也是用的这个水坝。
最近,这个水坝又一次引发大家的注意,是因为国际新潮建筑杂志《eVolo》在2011年的“摩天大楼”设计竞赛(the annual Skyscraper Competition)中,有个叫做 Yheu-Shen Chua 参赛的方案获得第三名,这个大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在胡佛水坝周边建造一个跨越峡谷的摩天大楼建筑群体,用好像漂浮的缎带一样的新造型、新概念,把这个水坝周边建成一个景观建筑群,因为造型复杂而富于有机形态的扭曲变化,把现在纯粹是蓄水发电的大坝包裹在内,形成一个巨型艺术作品,而建筑群本身则是一个观光塔、水族馆的综合超级建筑,获得2011年竞赛第三名的Yheu-Shen Chua所设计的建筑,概念是在胡佛水坝上建造综合社区,打破常规,结合画廊、艺术馆、餐厅、水族馆,把这些新的旅游功能区和目前的大坝发电厂结合起来,在纵向的跨越峡谷的建筑中,可以透过巨型玻璃窗近距离看到由上而下奔腾而出的宏伟瀑布水景Yheu-Shen Chua设计的这个胡佛大坝上跨越峡谷的复杂的高层建筑不只在峡谷上面做个建筑这么简单,设计师说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是希望藉由他的设计让大家站在跨越峡谷的摩天大楼上了解到水资源的匮乏情况,从而唤起大家对水资源保护、珍惜的意识。他重新构思了胡佛水坝的建筑,把它融在新的构造里面,设计成一座可居住的摩天大厦,把发电站、美术馆、水族馆和观景台都结合在一起。这个方案一公布,引起好多去过胡佛水坝的人的幻想,真是希望能够建成这么一个综合旅游建筑,使得胡佛大坝更加精彩。这个方案在杂志的网站上公布之后,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胡佛大坝因而也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举办竞赛的《eVolo》杂志是建筑界的非常新潮的刊物,这本杂志有自己独特的角度,主要集中在具有探索性的建筑设计、建筑新技术应用上,杂志提倡设计上有独特的创新概念,对前卫性的设计、具有可持续的建筑都很重视,刊物标榜是21世纪建筑中提倡发明创造的专业杂志。因为定向特别,这个杂志近年来一直吸引了不少具有探索性的建筑师、大学生。我自己联系每期都看《eVolo》,也有好几年了,总的感觉是这个杂志推崇的项目并非可以马上就建造的建筑,而是基于构想未来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概念建筑。很富于挑战性,这个杂志的比赛,参加的人很多都是学建筑的大学生和年轻的建筑师。杂志举办的每年一届的“摩天大楼竞赛”开始于2006年,在摩天大楼设计比赛中,倾向于针对全球化、建筑本身的弹性和多元化、建筑的适应性,以及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设计的方案,旨在让优秀的、具有创意的年轻建筑师、大学生有展示自己概念的机会,也探索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程序的应用可能性,对建筑美学、建筑空间组织的探索很有促进意义。我看这几年这个比赛的参赛作品既有公共的,也有私人性质的,因为摩天大楼本身容量大,而摩天大楼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虽然居住使用的人数很多,但是却无法形成社区来,《eVolo》杂志是希望通过每年的竞赛,来找寻在摩天大楼中的使用个人、群体之间如何解决动态交流问题,探索如何能够通过设计来形成有生命力的垂直型建筑中的社区。
这个竞赛参加的人真不少,并且可以说遍布世界各地,《eVolo》杂志这一次竞赛收到来自世界上95个国家的 715 个设计方案,我去看看这些参赛的方案,真是五花八门,什么概念都有。有各种功能的摩天大厦,其中包括可以清理油污染并淡化海水的水上大楼,翻转可作为浮动的奥林匹克别墅的摩天大厦、回收自循环塔、收集闪电能量的研究型摩天大厦、竖向墓地、游乐场、体育用摩天大楼、渔场和沙漠气候中生长的山脉的摩天大厦。参赛项目真是天马行空、无奇不有,很让人惊叹想象力的丰富。获得本奖项冠军的是来自法国的设计团队CMJN建筑事务所(Atelier CMJN ,是Julien Combes, Gaël Brulé的缩写)在印度新德里的设计作品“LO2P 回旋摩天大楼”。这个项目设计了一个大规模风力涡轮,通过一系列粒子收集膜、高架温室和矿化洗涤机械的形式,是一个立在海面上、陆地上可以用风力发电的“巨轮”,远看好像就是个车轮,但是看看体量则相当惊人。亚军是法国的梅塞康姆(Yoann Mescam)、保罗-艾里克.谢利-伯纳斯(Paul-Eric Schirr-Bonnans)、与扎维.谢利-伯纳斯(Xavier Schirr-Bonnans)合作设计的穹顶式的水平摩天大厦,穹顶用来收集太阳能和储存雨水,用这个大穹顶遮盖现有城市街区的肌理,穹顶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窗,天窗能够转化太阳能发电、能够收集雨水作为城市供水,还能够保护原有城市基本构造,这个项目占用少量土地面积,也保持了原来城市的构造的肌理,对于旧城市改造来说是很有潜力的。
我看了Yheu-Shen Chua设计的这个方案,立刻联想起2007年电影《变形金刚》,估计他也是看了那个电影的机器人打斗场面而产生了这样的概念的。查查他的背景,网上说法五花八门,有说是美国的、英国的,其实都不正确,他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学生,目前就读英国著名的“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简称AA),今年已经4年级了,明年毕业,现在已经在伦敦的两个事务所打工,一个是建筑设计事务所,另外一个是从事建筑结构的工程事务所。可以估计他的工科底子不错,同时利用建筑结构背景来支持概念建筑的设计。
Yheu-Shen Chua 的这个方案很新潮,也很吸引眼球,在大峡谷上面设计了一个平台、一座大桥,艺术画廊、水族馆就分别在这些结构内,把这些结构整合成跨越峡谷的摩天大楼,摩天大楼顶端是一个悬空的塔楼,离开水坝下游的峡谷底部水面有200多公尺高,塔楼里面是画廊和水族馆,根据他的设计,水族馆是纵向的,而水库里的水就顺着这个摩天大楼立面外倾泻下来,一个200米高的瀑布在摩天大楼外倾泻而下,可以设想在建筑内部看出去,何其壮观!我看方案的电脑预想图,这个建筑物真是气势如虹。如果真是能够建起来,可能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物了。现在的胡佛大坝、今年要完工的跨峡谷大桥都会融入这个方案的摩天大楼建筑体内,成为新摩天大楼的组成部分。
Yheu-Shen Chua 就读的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学院之一,出过很多人才,我记得几年前曾经在杭州和英国建筑家戴维.齐平菲尔德( 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BE)在一个叫做“九树”的住宅项目座谈,他就是这个学院毕业的,成为建筑大师,现在都被册封为爵士了,我当时问他在AA如何学习的,他沉思片刻,说这个学校真是很特别,和他到过的其他学院都不太一样,很重视学生的概念探索,时常有天马行空的概念给学生做。因此我也真是很好奇:他 Yheu-Shen Chua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是怎么出现这样的古怪的概念的呢?查了一下,他的这个班属于”建筑联盟”学院的文凭8班(diploma unit 8 ),每个文凭班都有两个教授负责,他的这个8班负责教授是西奥.拉里斯(Theo Sarantoglou Lalis)和多拉.斯韦德(Dora Sweijd),除了负责教授之外,另外有两个导师,是卡斯帕.阿克斯(Kasper Ax)和约瑟夫.阿尔-梅哈利(Yousef Al-Medhari)。这个班除了Yheu-Shen Chua之外,还有九个学生。他们今年上课的课题是城市内一些围绕交通枢纽(比如机场、海港、铁路和公路的立交)周边那些难以界定用途、剩余的空间的设计研究,这个课题看得的眼睛一亮,立即想想我们国内有多少这种“尴尬”空间,不伦不类,无法使用,成了垃圾堆和安全死角,就知道这个学校在教学上的出奇之处了。
胡佛水坝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宏伟的工程之一,80多年的项目了,现在还是那么多人每天去参观,如果Yheu-Shen Chua 这个方案有一天真是通过美国联邦政府的验证,有具体的投资商开发建成,不知道有多吸引人呢!
《eVolo》这个杂志有自己的网站:magazine@evolo.us ,很容易在网上看到它的内容的。
2011年11月10日,于洛杉矶
本文作者:王受之 来源:王受之老师博客